随着日常生活中运动损伤和意外跌倒的增多,崴脚已成为常见的骨关节问题,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。特别是针对老年同志,由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,崴脚的风险和恢复难度都相对增加。为了提升公众,尤其是老年同志对崴脚问题的认知与防范意识,我院于3月20日赴航四一二街坊举办了一场《崴脚那些事》科普讲座。
本次讲座由我院骨伤科唐晓东主治医师担任主讲嘉宾。唐医生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生动的讲解方式,详细介绍了崴脚的常见原因、症状表现以及急救处理方法,并深入剖析了崴脚后的康复锻炼和预防措施,为现场听众呈现了一场既专业又贴近生活的科普盛宴。
在讲座过程中,唐医生耐心解答了每一位听众的提问,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,都给予了详细且易懂的回答。这种互动式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听众的参与热情,使得讲座氛围更加活跃与和谐。
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加。通过唐医生生动而详细的讲解,听众们不仅对崴脚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,还掌握了一系列实用的急救处理和康复锻炼技巧。讲座结束后,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,并对我院开展的骨关节健康咨询服务给予了肯定。
科普小知识
一、什么是崴脚
崴脚,医学上称为踝关节扭伤,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。当我们的踝关节在受到突然的内翻或外翻力量作用时,如果这种力量超出了踝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,就会导致踝关节周围的韧带、肌肉或肌腱等软组织受到拉伸或撕裂。这种损伤通常会引起踝关节的疼痛、肿胀、淤血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,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行走和日常生活。
二、崴脚如何预防
1. 增强踝关节稳定性:通过进行一些专门的踝关节锻炼,如提踵练习、踝关节旋转练习等,可以增强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,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,从而减少崴脚的风险。
2. 选择合适的鞋子:穿着合适、舒适的鞋子对于预防崴脚至关重要。鞋子应该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缓震性,能够稳定踝关节,减少受伤的可能性。
3. 注意行走和运动的姿势:在行走或运动时,要保持正确的姿势,避免脚踝过度内翻或外翻。特别是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走在不平坦的路面上时,要格外小心,以免发生崴脚。
4. 适当热身:在进行运动之前,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,让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拉伸和放松,从而减少运动过程中受伤的风险。
5. 避免过度劳累:长时间站立、行走或运动都可能导致踝关节疲劳,增加崴脚的风险。因此,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时间,避免过度劳累。